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 专题 >

热推荐:鸿门宴上,项羽不杀刘邦,错了吗?

2023-05-20 15:53:22 来源:中华网热点新闻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两千年来,项羽鸿门宴上不杀刘邦,都被当做他失去天下、最终国破身亡的最大错误。多少后世英雄人杰,都将项羽当做鞭策自己的反面典型:宜将剩勇追穷寇,不可沽名学霸王。然而,如果从项羽当时的立场和形势看来,那么我们会发现其实这个问题并没有绝对的对错,只不过在不同的立场,不同的角度,不同性格的人所做的决断及行为不同而已。就好像众说纷纭的百家争鸣一样,出发点和利益点不同,自然会有不同的结局。

其一,从项羽本人性格、为人以及当时处境而言,项羽的做法是正确的 。

而且在鸿门宴那个年代,主流观点是灭秦之后,恢复六国(比如,后来刘邦就差点这么干)。刘邦的约法三章,秋毫无犯,被认为志向远大的证据,然而这些特征在那个年代,远远比不上一个尊贵的血统。因此,当时最被项羽看在眼里的对手,是那些出身高贵,而又实力强大的诸侯王。而刘邦是不具备当项羽对手的资格。论实力,论出身,刘邦跟项羽隔着十万八千里。他充其量只有一个趁乱先灭秦的功劳。

再者,刘邦并非他最大的敌人,杀刘邦,对项羽来说弊远大于利,也会严重损害自己政治声望,从此成为天下公敌,自取灭亡。而项羽军虽有天下第一的战斗力,实际法理上属于自己的地盘仅有被封为"鲁公"的鲁县一地。要和名义上的主君楚后怀王为敌,要和齐韩三晋复国的各国旧王族对抗,既无名分,家世亦不敌。鸿门宴后,项羽头号大敌已经并非刘邦,而是义帝为首的已经恢复六国的旧王族们。所以在项羽的角度看来,刘邦非但不是敌人,而是作为新兴诸侯之一的代表,可以作为一定程度的盟友,安排在巴蜀汉中,可以和三秦王彼此牵制。?毕竟项羽与他两人从前在项梁帐下下关系甚好,同甘共苦,并肩作战,(也包括狼狈为奸,一起屠城……),结为异姓兄弟,以项羽的"人有疾病,涕泣分食饮"的为人,感情并非虚假。

其二,从立场角度来看,项羽不杀刘邦却是错误的。

项羽作为一方首领,对敌人的轻敌,对敌人的手软,就是对自己的不负责,对自己所代表的一方势力不负责,辜负自己手下信任。

所以,从战争立场的斗争角度来看,项羽在鸿门宴上不杀刘邦,导致后来自己的失败,以及几十万将士的丧命,却是错误的。

不过我们都得承认,历史是不可逆的,刘邦最后的胜出是历史的必然。就像数学中,初始条件一旦确定,最后的解一般是确定的,或者只能在一定范围内浮动。项羽的初始条件决定了他最多当个诸侯霸主,当不了一统天下的开国皇帝。这一场鸿门宴,孰是孰非又怎是三言两语可盖棺定论的呢?个中答案,唯有各自体悟。

标签:
x 广告
x 广告

Copyright ©  2015-2022 南极科学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粤ICP备2022077823号-13   联系邮箱: 317 493 128@qq.com